首页 > 评讯 > 正文

支教,不能沦为圈钱的生意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06-13 编辑:李鸿睿 浏览:
近日,“旅游支教”“研学支教”等话题引发网络热议。有媒体报道,一些机构推出围绕大凉山等地的各种高价研学支教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承诺提供公益证书、助学报告等附加价值,以满足参与者在教育、留学等方面的需求。嘴上挂着公益,心里想着利益,这些人,把假支教做成了圈钱的生意。做生意不该打着支教的旗子和公益的幌子。大凉山不能沦为伪公益的秀场,支教也不能沦为别有用心者圈钱的生意。

新闻多看点

近日
有媒体报道了
《7天支教费超万元,大凉山沦为“公益秀场”?》
短视频平台截图
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但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

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

在这些研学项目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

与此同时,那些“被参与”此类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则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应付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支教研学团。

部分支教研学过于商业化,机构和志愿者们往往忽略了大凉山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导致很多商业教学团队志愿者未经选拔、缺乏专业培训,实际支教效果堪忧;有些支教研学团就是“走马观花”,给大凉山的孩子发礼物合影完就走了。

例如,不少商业支教研学团的支教老师并未达到教学水准,难免出现教学失误;有些“支教老师”甚至就是小学生,他们将英语单词和26个字母写在白板上,教导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城市孩子向山里孩子分享生活,交流方式不妥有时反而会变相成为“凡尔赛”……

因为大量商业化“大凉山支教研学团”与“公益擦边”所引发的“过度支教”,也让很多大凉山的孩子疲于应付那些名目繁多的研学团,“有些孩子一个暑假要接待五六波支教团,由于支教群体流动性大,课程无法顺畅衔接,具体学到什么,孩子们也说不上来。”

大凉山商业化支教研学正在引发争议,多名业内人士都表示,“涉及商业的大凉山支教研学,是该‘降降温’了。”
最新资讯
白宫发布特朗普“观战”照片 这一举报系统,即将上线! “靠军工吃军工”,谭瑞松被逮捕 3·15曝光问题,多地连夜查处! 世界首例!钛心脏男子存活100天 70城最新房价数据公布
更多>> 头条资讯
这些新规,3月实施!

这些新规,3月实施!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隔空盗刷是真的吗?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隔空盗刷是真的吗?

微信又双叒出新功能!网友:好方便好方便,但……

微信又双叒出新功能!网友:好方便好方便,但……

票房破200亿!

票房破200亿!

新闻排行
新华网评:“先用后付”不能让人莫名其妙 40多万条信息泄露,圆通回应还“自我表扬”?专家:不打“老虎”没用! 茅台女总工入围院士候选人,央媒发声 新华社谈张志杰离世:生命至上应是赛场的最高规则 新华社评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被挪用: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不能成“唐僧肉” 网络直播间岂能成“坑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