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足球从来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儿。它是父亲年轻时踢的那个破皮球,是玉树草原上孩子们追着跑的身影,是我们在风雪里摔打出来的‘牦牛精神’。只要站上球场,就总得有点信念,不为别的,就为这股子从骨头缝里冒出来的热爱。”

这段文字,是巴登成林用半生光阴在高原足球史上镌刻的注脚。从盛极一时的“团结青年”锋线尖刀,到如今手持金哨、运筹帷幄的冠军教练,他与玉树足球“牦牛精神”的传承故事,让整个青海见证了高原足球的无限潜力和蓬勃朝气。
绿茵逐梦 初心不改
巴登成林的足球情缘始于父亲的影响。年少时,他作为“团结青年”的主力前锋,为球队在玉树地区赢得了无数荣誉。即便参加工作,他对足球的赤诚也未曾熄灭。2013年,怀揣着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他作出人生重要抉择:借调至玉树州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中心,让工作与挚爱融为一体。

深耕厚植 硕果累累
调入玉树州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竞技体育工作后,巴登成林对足球的热爱与专业追求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他相继考取十一人制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证书和教练员证书,完成了从优秀球员到专业人才的转身。

2021年7月,他正式执掌玉树康巴牦牛足球队教鞭,开启了辉煌的执教生涯,并率队勇夺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十一人制足球项目冠军;2022年7月在青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上,他身兼男子五人制、十一人制及女子五人制、十一人制四个组别主教练,率队豪取三金一银的骄人战绩;2024年在首届“青超联赛”中,带领玉树牦牛队再次登顶,捧起冠军奖杯!
“牦牛精神”铸就执教之魂
谈及执教理念,巴登成林坦言深受原玉树康巴牦牛足球队主教练王俊的影响,那便是“逆境中扎根,风雪里冲锋,永不服输!”的“牦牛精神”。他将此精神内核融入球队建设,通过精妙的战术设计、清晰的角色定位与无缝的团队协作,激发了队伍强大的凝聚力。

在训练中,针对玉树高海拔特点,巴登成林坚守“安全第一”的训练准则。在生理适应层面,优先发展基础耐力,注重基础力量与核心训练,爆发力训练重质少量。技战术安排层面,则强调快速决策、简洁处理球,并重视充足休息、营养补充和主动恢复。同时,在赛季训练架构上,准备期实施体能筑基与技战术部署双轨并行;竞赛期则精研战术,针对性演练,动态调整战术;赛季间歇期,侧重个人技术精进与恢复,全方位为全队可持续的竞技状态保驾护航。

此外,巴登成林还积极从本地赛事中挖掘有潜力的年轻球员,为玉树牦牛队注入新鲜血液。他始终将球员人品视为首要标准,其次考察对足球运动的真挚热忱,最终聚焦于逆境中仍能迸发斗志的特质。这种选材逻辑,既构筑起玉树牦牛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更确保了"牦牛精神"在竞技传承中的纯粹性。

展望未来,他说:“希望队员们能一场比一场踢得明白,赛前知道怎么专注开局,赛中能扛住压力纠错,赛后主动琢磨哪里能改进。不管对手多强,都能在高原上跑出属于自己的节奏。”
从驰骋赛场的追风少年,到秉公执法的绿茵法官,再到运筹帷幄的冠军教练,巴登成林的身份在变,但对玉树足球深沉的爱与奉献从未改变。他与玉树足球“牦牛精神”传承的故事,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生动诠释,更是玉树体育精神薪火相传的耀眼火炬。